白鹿洞书院介绍
你知道吗?在江西
庐山,有一座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书院,底蕴和实力非常深厚,却异常低调。它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是历代文人学子景仰的“圣域贤关”、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它就是白鹿洞书院!
座落在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四山环合,清幽深邃。唐朝时有学者李渤在这里隐居读书,养了一只白鹿陪着他读书,人们叫他“白鹿先生”,后来这里就叫白鹿洞。到了南唐的时候,朝廷在这里建了“庐山国学”,是一所与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在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可想而知它在当时的地位。
后来,九江的乡贤们,又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的名字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叫的。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了白鹿洞书院,《朱子白鹿洞书院教条》就在这里诞生了。
《白鹿洞书院》梅高峰 摄
也许正是千年底蕴才造就了白鹿洞书院的人文风景线,深色的大门,龙飞凤舞的书法牌匾,郁郁葱葱的绿植,让人有种一脚踏入古代园林的穿越感。
《正学之门》魏水海 摄
通过书院内的状元桥,来到正学之门,电视剧里高中状元的画面感扑面而来。中国人可以忘了背过的英语单词、读过的语文古诗,但从小被教导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怎么也忘不掉的。

图源 网络
正学之门、文会堂、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御书阁......白鹿洞书院每栋建筑的取名都充满了浓厚的端正学风气息,有种走进文化宫殿里的风雅和正气。
《白鹿洞书院文会堂》殷锡翔 摄
书院并不大,建在山脚下,一簇楼阁庭园都被参天的古木掩映着,走进去别有洞天,让浮躁的心可以立刻平静下来,回归一种纯净的自然。
《春风楼》余 华 摄
到过这儿之后自然能明白白鹿洞书院的“小而美”、“小而雅”,这样人文底蕴深厚和精致的风光可不是每个书院都能拥有的。
白鹿洞碑刻数量繁多、内容广泛、书法精湛,在全国除收藏碑刻为主的文保单位外也是罕见的。西碑廊有王阳明的《修道说》《大学古本序》《大学古本》《中庸古本》,李梦阳的《白鹿洞书院宗儒祠记》,娄性的《白鹿洞学田记》和紫霞真人的《游白鹿洞歌》等等重点碑刻。

白鹿洞书院共走出了赣鄂皖进士76位,全国总数有102名进士。在白鹿洞书院的各个院落中有一栋建筑的风格明显和其他建筑格格不入,那是清朝时改建的江西高等林业学堂,为歌特式二层洋房,国民党在海会办军官训练团时,把白鹿洞设为“团教官之宿舍”、“团部军械库”,这间房是“第二重伤医院”。

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碑刻长廊、精巧花窗、拱形曲墙……迷茫时在书院里走走,雅致的风景加上门前潺潺的溪水声,让人舒畅得什么烦恼都能放下了。春天的书院,万物复苏,江南水墨画被点缀上春色满园,还有快乐的小鸟歌唱着。与书院在夏季相遇,一进院门,一阵清凉,一片翠绿,让你倍感舒服惬意。
书院周围虽然种了很多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但是到了的秋天还是色彩斑斓,宛如画中。九江雪不多,偶尔一场大雪能使书院摇身一变,为我们展示千年书院的魅力。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屋顶与树木,书院美成了电影画面。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就变得热闹非凡,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在这里讲义,明朝心学家王阳明也在这里弘扬心学,先后还走出赵葵,魏了翁......等等众多名人。
现在的白鹿洞书院,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和教学活动的地方。白鹿洞书院已成为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体,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白鹿洞书院文化、正学之精神仍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