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旅游会议服务公司专业提供井冈山会议服务、井冈山团建、井冈山拓展等服务 网站主办:江西正清风旅行社有限公司

井冈山团建

0796-6558499

15307967351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井冈山旅游 > 井冈山景区介绍

黄洋界

地址:江西井冈山位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

黄洋界位于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
黄洋界旅游免费线路规划 服务电话:0796-6558499

专业导游1对1帮您规划旅游线路

景点介绍 景点门票 景点特色 景点地图

黄洋界介绍

       黄洋界位于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
       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黄洋界景区包括:黄洋界、大井,八面山和上井。
       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1965年5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在这里还可以观看到:日出、峰峦、云海、杜鹃等自然景观。

地理地势

       黄洋界景区包括:黄洋界、大井,八面山和上井。 黄洋界:位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
       黄洋界地势雄伟险峻,举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弥漫,白茫茫如同汪洋大海,而黄洋界就像是大海中的一个孤岛,因此人们把黄洋界叫作“汪洋界”或“望洋界”。由于地形和山谷环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黄洋界气候多变,风大、雾多、云奇。那妖娆的迷雾和翻滚的密云。一眼望去如同奔腾的大海,呈现出群山奔涌、白云填谷的气象,蔚为奇观,让您不觉是在人间。
       黄洋界看日出 黄洋界是井冈山观日出的极佳地点。这里的日出景象极其壮观。
       多次出现过一种神秘的自然现象--佛光。1983年4月10日7时40分前后,气象工作者在黄洋界气象观测场附近发现一束外红内紫的彩色光环,穿过浓密的云雾,人影折射在环中,人走环也走,人跳影也跳。在这之后又曾发现过多次,有的一瞬即逝,有的持续数十分钟。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东南方是一条深邃的大山谷,湿度大,形成浓密的云雾后,在清晨或傍晚遇太阳低度角斜射,光线透过无数小水滴的衍射而成彩色光环。而观测者又恰好面对光环,背向太阳,光从背后将人影投射在云幕上,便呈现出这一奇。

主要遗址

       大井:“行洲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这是当年井冈山群众流传的一首歌谣。大小五井所指的是井冈山上的五个村庄--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峰峦叠嶂的群山层层环抱着五个村庄,其形状如一口口井,因此而得名。大井是五个村庄中最大的一个村子,距茨坪七公里。大井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一代伟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之一。
       八面山:八面山哨口位距茨坪西北面十九公里,海拔1484米,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站在哨口上极目眺望,连绵起伏的山峰尽收眼底,故得名曰:“八面山”。
       上井:有革命人文景观“上井红军造币厂”和自然景观“百竹园”。

黄洋界哨口工事

       黄洋界哨口工事是1928年夏天修建的,由三个工事和一个了望哨组成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志庆贺。1929年1月底,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因敌众我寡,哨口失守,工事遭到破坏。1960年哨口工事遗址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复。1961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哨口营房是红军第四军在黄洋界哨口的营房,为一栋杉皮土木结构的五行一厅九间民房,面积200多平方米。于1928年夏由修建。1929年黄洋界哨口失守后被烧。1964年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槲树位于离黄洋界哨口不远的五里排,为四季常青的阔叶乔木。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带领井冈山军民挑粮休息的地方。1961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时70多年,那两棵槲仍在那默默地守望,等待着您用“朱德的扁担”来挑粮。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位于黄洋界哨口工事的山顶上,坐西朝东。 是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始建于1960年10月,当时为木质结构。1965年冬,重新修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文革”期间,由于朱德受到批判攻击,这座碑被炸毁,在碑的原址上又新建了一座“火炬亭”,上面是林彪写的“黄洋界”三个字。1977年,炸毁“火炬亭”,重新竖起了原来的钢筋水泥纪念碑,现碑高12米,底长4米,宽2.8米,正面镌刻着朱德同志的题字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字。同时在竖碑的前面增建了一个横碑,横碑高6.96米,底长10.94米,宽2.6米,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此是井冈山的一处重要纪念碑。
       大小五井-“行洲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这是当年井冈山群众流传的一首歌谣。大小五井所指的是井冈山上的五个村庄——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峰峦叠障的群山层层环抱着五个村庄,其形状如一口口井,因此而得名。这里是当年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之一。大井是五个村庄中最大的一个村子,距茨坪七公里。大井毛泽东旧居就座落在大井村中央,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大井新屋下“邹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便将他这幢兵营腾让出部分房间给工农革命军居住,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
       1929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占领大小五井,烧毁了大井的全部房屋。此屋仅存一堵残墙和屋前毛泽东平时读书看报时坐过的读书石以及屋后毛泽东常在树下观看红军练兵的两棵常青树。1960年,按原貌修复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时,将保存下来的残墙镶嵌在新墙中以作历史的见证,并对屋后两棵常青树精心施肥培植,对毛泽东坐过的那块石头也加以保护,并命名为“读书石”。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定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井旧居的神奇树-在大井毛泽东旧居屋后有两棵特殊的树,一棵是海罗杉,一棵是凿树,当地人称它俩是"神奇树"。1949年,这两棵被战火烧得伤痕累累的大树突然抽枝发芽,长得枝繁茂。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故地重游。这两棵树竟第一次开出满树如雪似银的小白花。1976年,这两棵树又莫名其妙地枯萎了,这一年的9月10日,毛泽东逝世了! 
       井冈山有关领导请专家考察,发现许多害虫蛀蚀了树干,于是打药、捉虫、除草、松土。1978年以后,这两棵树枯木逢春,焕发了朝气,长得更加郁郁葱葱,蓬蓬勃勃。当地人崇敬这两棵圣树,纷至沓来的游客虔诚地前去瞻仰这两棵奇树。
       百竹园坐落在上井村,距茨坪6公里,占地面积近200亩。园中栽种龟甲竹、小佛肚竹、鸡毛竹、方竹、湘妃竹等名贵竹种120余种。它们的形状有方圆、弧状、球形之别;竹杆有龟背、佛肚、观音、弯直之奇;颜色有紫、绿、黄、黄中镶绿、绿中镶黄之美。竹间,山茶花、栀子花、深山含笑,四时盛开;草珊瑚、两片针、井冈兰,尽展芳颜。园内还修建有瀑布、假山、诗词廊、兰花路、垂钓区、留芳园等设施。是一个以奇竹异类,集观赏、休闲、旅游、科普为一体的旅游胜景。在这里,人们可亲近大山,迈向纯粹的大自然,品味绿色的竹文化。

黄洋界门票

票价:包含在大门票内; 开放时间 8:00-17:00
拨打网站客服电话预约享受更多优惠

黄洋界特色

       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四周崇山峻岭,万峰竞险:南部山冈星罗棋布,古称“万箩倒米”;北部峭壁深渊,长满松竹杜鹃;气候四季变幻多端,云雾弥漫,故又称“汪洋界”。毛泽东同志曾赋诗曰:“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黄洋界战役

       1928年8月下旬,毛泽东率领三十一团三营到湘南迎还红军大队。朱云卿带领三十一团一营和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湘赣敌军又以4个团向井冈山进犯。妄图乘虚摧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迫使我红军大队无法返回。朱云卿和何挺颖在大井召开有地方负责同志和连以上干部参加的紧急会议。会上,何挺颖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坚守井冈山的指示,说明坚守井冈山的重要意义和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提出誓死坚守井冈山,与"大小五井共存亡"的战斗口号。接着,朱云卿介绍了敌情,下达了作战命令,划分了作战任务:一连配置在哨口两侧,为主要防御方向,负责阻击源头方向进犯之敌;三连两个排配置在北侧,负责阻击茅坪方向进犯之敌,一个排为营预备队,配置于指挥所附近,特务连为总预备队;二连留在三湾、汗江、九陂地区继续游击,发动群众,袭扰和牵制敌人。会后,各连分头作了歼敌准备,地方负责同志组织根据地的赤卫队、暴动队和革命群众积极参战。人们修工事,背粮食,担任警戒,并日夜将赶削的竹钉,插满黄洋界四周,筑下一条人民战争的"竹钉防线"。
       8月30日凌晨,浓雾漫山。8时许,浓雾渐散,敌人开始进攻。因为山路狭窄陡峭,两侧又设置了竹钉,敌人兵力难以展开,只能一个一个往上爬,待他们一个个进入有效射程时,朱云卿一声令下,红军的各种火器一齐开火,礌石滚木像奔泻的山洪,从山顶一直滚到山下,敌人躲闪不及,伤亡惨重,丢下大批死尸退了下去。接着四个团的敌人又组织了两次冲锋,都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下午,敌人孤注一掷,在集中全部火炮向黄洋界轰击的同时,又一次发起冲击。在这关键时刻,朱云卿把放在留守处修理的一门迫击炮调到前沿阵地助战,一颗炮弹正好击中敌军指挥所,当即炸死炸伤十多人,敌团长陈纪良亦受重伤。这时,红军阵地上吹响了冲锋号,各山头的革命群众,一边放起假机关枪(铁桶里放炮竹),一边用礌石滚木向敌群砸去。敌指挥官以为是红军大队回来了,当夜仓皇遁逃。朱云卿率部奋起追击,边界各县地方武装也纷纷出动,待敌军逃回茶陵时,沿途又留下数百尸体和伤号。 [5] 
       景致有黄洋界保卫战旧址、红军挑粮休息处旧址-黄洋界荷树、八面山红军哨口工事旧址、双马石红军哨口工事旧址、雷打石革命旧址、大井革命旧址群、上井红军造币厂旧址、百竹园、荆竹山、领袖峰景区等,景景相扣,层层相叠。

黄洋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