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评析
1 井冈山的地理位置
井冈山市是吉安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解放前,井冈山没有独立的县级行政建制,是一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偏僻小山村。解放后,在D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全市现辖21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8万余人,总面积为1308平方公里。2 井冈山旅游资源
2.1 景点概况现在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有11个景区(茨坪、龙潭、黄洋界、主峰、笔架山、桐木岭、湘洲、仙口、鹅岭、茅坪、龙市),70多处景点,460多处景观,总面积达260多平方公里,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2.2 景点介绍:井冈山旅游资源
井冈山、黄洋界、五指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机场、仙女潭、龙潭、笔架山、大井、挹翠湖公园、小井、革命烈士陵园、红军造币厂、五大哨口、井岗山碑林、龙潭风景区、黄阳界、花果山、茅坪村-八角楼。
3 从三大效益看井冈山旅游资源的开发
3.1 总体开发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现在已经开发了茨坪、龙潭、黄洋界、主峰、笔架山、桐木岭、湘洲、仙口、茅坪、龙市、鹅岭等11个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上,井冈山有着自己正确的开发理念和模式。下面主要从三大效益方面分析井冈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的影响,从而得出对井冈山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评价。
3.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井冈山经济发展现状来看
(1)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三大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产值不断增加。
(3)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4)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旅游产业是一项产业联动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兴起和发展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井冈山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井冈山地区经济总产值、人均收入方面的增加,而且为当地经济发展吸引了资金,完备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力的推动了井冈山市的经济发展。
3.3 环境效益
井冈山是一个山城,以自身独特的美丽迷人的自然环境而成为广大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在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工业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畜禽养殖、农药化肥施用等面源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2)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滞后。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全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污水管网严重不足。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但与此相匹配的固体废物资源化手段、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严重缺乏,造成大量固体废物直接向环境排放,给环境造成新的危害和潜在威胁
(3)生态环境系统较脆弱,生态环境继续破坏依然发生,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畜禽养殖、农药化肥施用等面源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4 井冈山旅游资源发展评价
4.1 井冈山旅游资源发展优势4.1.1 “红”与“绿”结合,充分发挥独特魅力
井冈山既是中国最绿的山,又是红色旅游中内涵深厚的山。深邃厚重的红色历史与优美的绿色风光交相辉映、完美结合,赋予了井冈山旅游神圣而又神奇的独特魅力。五百里井冈百花争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苍满林海、飞瀑流泉,集雄、险、秀、奇、幽为一体,整个景区无污染,无噪音,森林覆盖率高达86%以上,堪称一个巨大无比的天然氧吧,生态环境极佳。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了“寻根之旅”,“缅怀之旅”,“会师之旅”,“建D之旅”等10 余条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了“六个一”工程:吃一顿红军餐,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唱一首红军歌,扫一次红军烈士墓。同时,井冈山政府还策划举办了“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文化节”“中国红歌会”“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成功地将“红色”(历史)与“绿色”(自然风光)有机结合,使景区品味日益提升,红色文化也得到从分挖掘。

4.1.2 明确目标,积极发展
“十二五”规划出台以来,井冈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统一部署发展思路。井冈山的成功发展经验已被许多红色旅游景区所借鉴。2011年8月中旬,延安市的地方领导人随延安
文苑旅行社,以普通游客的身份,赴江西吉安市、井冈山市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组一行本着“带着问题出去,拿着办法回来”的目的,边考察、边思考、边讨论,大家普遍感受到,江西吉安市、井冈山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特别是井冈山市按照“大井冈、大旅游、大产业”的思路,全力打造“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旅游品牌,旅游业已成为井冈山的龙头产业,并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策略
4.2 井冈山旅游资源发展的不足
4.2.1 红色旅游产品缺乏参与性、体验性和互动性
在新建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虽然有一些旅游产品提高了声光电等高科技含量,个别雕像、文也可以让游客触摸,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但是,从总体上看,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相对缺乏互动性, 绝大多数革命遗址、旧址、旧居、文物以静态展示形式为主,游客只能看、只能听,不能摸、不能碰,缺乏参与、体验和互动,在景点只好绕一圈就走,停留时间不长。所开发的旅游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表现出历史的原貌和深厚的红色革命底蕴。
4.2.2 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与客家文化资源整合需要加强
从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来看, 在大力开发井冈山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的同时, 没有充分发掘客家文化的作
用,因此,应该加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与客家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将井冈山景区的文化底蕴提高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4.2.3 井冈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井冈山在旅游资源的保护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井冈山红色商标被非井冈山市商家抢注泛滥的现象。截至2007年底,“井冈山”商标已被注册了12个类别,而井冈山市却没有一家企业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
(2)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手工艺品有着广阔的发展情景,然而当地居民却忽略了对之一无形财富的保护。没有任何一名手工艺品制造者申请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
井冈山红色品牌流失日益加剧,使经济本已落后的革命老区在发展经济发展中又遇到了新的挑战。
4.2.4 井冈山旅游产业结构有待改善
井冈山红色旅游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一方面,旅游互补性项目较缺乏, 可供游客选择参与的旅游休闲项目和活动不多,游客旅游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而有效的满足;另一方面,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产品魅力,在购物、娱乐、休闲等方面与全国多数景区大同小异,不能形成对游客的独特的旅游产品吸引力,从而成为制约旅游经济效益实现的一大瓶颈。
4.3 井冈山旅游发展改善措施
4.3.1加快加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与客家文化资源的整合进程 客家文化是指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客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对井冈山的旅游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将使井冈山旅游实现质的飞跃。我认为在开发客家文化的时候,仅仅 把它当作是一个旅游产品来开发是远远不能发挥出它的独特价值的。对于井冈山上的客家文化,政府应该像发展红色革命精神一样,赋予它新的血液与生机,使游客能从广大的井冈山山民的身上感受到这一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将红色革命净胜与客家文化有机结合,给游客以全新的文化体验。一方面,能够赋予红色旅游文化新的生机,另一方面,可以更大程度上的充实和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3.2 围绕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特色产品
为适应红色旅游业向文化性、参与性、体验性发展的需要, 井冈山革命纪念地需要在运行机制上加以必要的改革, 由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产品向多方面、多层次的旅游产品过渡,井冈山红色旅游可大力开发以下几类产品:
(一),“走井冈山革命道路体验” 系列旅游产品。
以井冈山革命斗争为主题,以井冈山为龙头,以个人和团队的切身体验为产品特色,包括重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线路、吃红军饭、穿红军衣、唱红军歌、宿红军营地、接受红军操练、参加军事演习等一系列活动,真实感受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现实生活;
(二),军事文化考察旅游产品。针对军事院校学生、军人和军事爱好者,在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战场遗址、朱毛红军会师旧址、三湾改编旧址、“三大纪律”首次颁布旧址、新七岭战场遗址、五斗江战场遗址等地, 通过多媒体现场观摩或实战演习等方式展现著名的事件、战事和军队历史,进行军事文化和国防知识教育。
4.3.3 完善井冈山景区产业结构
要继续坚持新农业改革,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在发展新农业方面,要始终坚持“科教新农”战略,进行试种、推广,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和聘请种植能人进村入户进行实地培训、现场授课的同时,加强建立种植示范服务基地,大力发展新农业,绿色农业。在发展新型工业方面,要加大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力度,增加工业发展投入。着力把一些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具备产业效应的工业项目引入井冈山,增强工业发展的后劲。
原文链接:http://www.jgsqg.com/news/tour/131.html,文章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
以上就是关于"井冈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评析"文章的全部内容
免费获取【井冈山旅游/拓展/会议】方案-拨打电话:13576806063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